okc
(中長尾)
Administrator
 
UID 1
精華
49
積分 5203
帖子 5846
現金 6568 元
存款 80227 元
鮮花 1256 朵
閱讀權限 102
註冊 2004-8-18 來自 Taichung
狀態 離線
|
|
繁體化 簡體化
[歷史上的今天] 06 月 08 日
[center] [/center]
■ 632年06月08日
穆罕默德去世
發生地點:麥地那西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62歲於麥地那去世!
■ 1810年06月08日
作曲家舒曼誕辰
在世界音樂史上,1810年本日誕生的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舒曼,不僅被公認為浪漫派時期的巨擘,同時也因締下「音樂史上最典型之音樂家的戀愛」而博得「一代情聖」雅譽。出身於書商之家的舒曼,年輕時代曾負岌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大二那年,他成功說服了母親的強烈反對,投靠名師攻習音樂。當時,鋼琴家韋克慧眼獨具,對舒曼極為賞識。儘管對舒曼的音樂才華青睞有加,但對於追求自己掌上明珠一事,老韋克卻是抱持毫不苟同的立場,甚而揚言要持槍將舒曼斃棹,如果女兒克拉拉與其結婚,亦不惜斷絕父女關係;但這對自青少年時代(男十八歲、女九歲時)即邂逅的樂壇雙璧,怎麼阻擾也不肯妥協,最後迫不得已只好訴諸公堂。當舒曼將訴狀遞給克拉拉連署時,這位鋼琴家的名門閨秀曾這麼表示:簽名是我這一生最重要的時刻,當我以決心和自信聯署後,頓然感到自己竟是如此的快樂和幸福。這對心意互屬的情侶終於克服萬難結成連理,舒曼曾感懷地說:「讓我們聯袂過著詩情畫意的生活,一起作曲和演奏,像天使一般地將喜悅散播給人間」。果真,舒曼在結婚那年寫下一百四十四首名曲,同時,其生平最偉大的作品也是在結婚後數年間完成的,真正踐履他所倡議的「音樂是靈魂之理想語言」境界。 舒曼的主要作品: 30年代:鋼琴套曲《蝴蝶》(1829-1831)、《狂歡節》(1835)、《大衛盟員舞曲》(1837)、鋼琴套曲《克賴斯勒偶記》(1838)。 1840年:《歌曲集》(1840)、聲樂套曲《詩人之戀》(1840),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和生活》(1840)、《桃金娘歌曲集》(1840)、《兩個擲彈兵》(1840)等。 40年代: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1841)、d小調《第四交響曲》(1841)、《a小調鋼琴協奏曲》(1845)、《弦樂四重奏三首》(1842)、《降E大調鋼琴四重奏》(1842)、《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1842)、《d小調鋼琴三重奏》(1847)、 《F大調鋼琴三重奏》(1847)、清唱劇《天堂与謫仙》(1843)。 40年代末:男聲合唱曲《拿起武器》、《自由之歌》和《黑紅金》、《進行曲》(1849)、《曼弗雷德》1848∼1849、歌劇《格諾菲娃》。 1850年創作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 1881年06月08日
清政府撤回留美學生
發生地點:中國隨著近代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急需科技和軍事人才。經過中國第一個赴美留學畢業生容閎的努力,清政府在1872年秋至1875年先后派遣四批學生赴美留學。可是這一開創性的進步事業,處處受到封建頑固派的攻擊与破坏。守舊頑固的留學生監督陳蘭彬把留美學生的“西化”視為背叛封建祖訓,接連奏報清廷,告發副監督容閎將留學生“引入歧途”,誣蔑留學生在美國放蕩不軌。清廷竟偏听讒言,將陳調為駐美公使,容閎為副使,不讓容閎管理留學生工作,新派陳蘭彬推荐的翰林吳嘉善繼任留學生監督。吳對洋務事業向持反對態度,將留學外洋“素目為离經叛道之舉”。他一到美國,將所有留學生叫到華盛頓,大加訓斥。他認為“各生适异忘本,目無師長,固論其學難期成材,即成亦不能為中國用。”隨后鼓動陳蘭彬,連連上奏朝廷,要求從速撤回留美學生。李鴻章主張分別情況,撤一半留一半,已學有所長的先行撤回,而陳蘭彬堅持全撤。6月8日總理衙門下令,將留美學生全部撤回。消息傳出,遭到容閎和留學生的大力反對。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將軍、大文豪馬克•吐溫等聯名致函清政府,希望收回成命。但清政府相信陳、吳二人的胡言,將留美學生分三批撤回,致使這一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事業半途而廢。
■ 1913年06月08日 (星期日)
德國柏林格留納瓦的運動場舉行開幕儀式
德皇威廉二世登基25週年紀念,特與皇后親臨開幕會場,受到熱烈歡迎。大會比賽項目包括體操、田徑、自行車、划船等,共計3萬多人參加。威廉二世想透過運動來增強國防,於是建立這座運動場,並在電報曾談及「強壯、守規矩的青少年,才是祖國-德國將來最大希望的寄託。」
■ 1949年06月08日 (星期日)
描寫恐怖集體主義,奧威爾的預言小說廣受矚目。
由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所著,共翻譯成62國語言,銷售量高達1千5百萬冊的全球暢銷小說「一九八四年」出版,由倫敦的塞卡出版社負責印行。這部小說主要是描寫一個稱為大洋洲虛構國家,在1984年實施權利集中於個人,由政府控制情報或監視個人生活,個人自由遭受壓抑的故事。奧威爾在談到這部作品時表示:「我絕不相信會出現這種社會,可是,類似的社會可能會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雖然和平重新到來,可是時代的殘酷卻毫不留情地刻劃在人心裡。在這樣氣氛的戰後世界裡,奧威爾所提的「一九八四」恐懼,正好捉住了眾多讀者對未來感到惶恐不安的心理。
■ 1998年06月08日 (星期日)
連日豪雨造成土石流,5,000人受困
連日豪雨重創台灣中,南部12縣市、南科淹大水,南投信義鄉爆發歷來最大的土石流,5,000人受困,農漁業損失高達13億元。
■ 1998年06月08日 (星期日)
日圓眨破140元關卡
日圓7年來首度眨破140元關卡,亞洲股匯市一片愁雲慘霧。美國與中共籲日強硬穩匯,惟大藏省置若罔聞,日圓至12日已眨破144元。
-------------------------------------------------------------
轉自:Yahoo 奇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