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c
(中長尾)
Administrator
 
UID 1
精華
49
積分 5203
帖子 5846
現金 6568 元
存款 80227 元
鮮花 1256 朵
閱讀權限 102
註冊 2004-8-18 來自 Taichung
狀態 離線
|
|
繁體化 簡體化
[歷史上的今天] 07 月 10 日
[center] [/center]
■ 1900年07月10日 (星期日)
巴黎地鐵通車
下午1點,巴黎地下鐵一號線通車:一號線沿途有16個停車站,由3輛編成的電車,從起點到終點行走共需33分鐘;下午2點起,電車開放給一般乘客,許多民眾又爭睹在地下行走的電車,紛紛蜂湧而至,熱鬧非凡。
■ 1927年07月10日 (星期日)
台灣民眾黨成立
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人民首度的政治結社台灣民眾黨,在台中市成立。
■ 192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張學良武力接管中東鐵路,中蘇斷絕外交
發生地點:中國 哈爾賓1929年7月10日晨,張學良發兵,以武力接管了中東鐵路全線,解除蘇方鐵路正副局長和各正副處長職務,封閉了全路的蘇方職員工會、合作社等團體、 搜查、逮捕了蘇方人員200余人,並將其中包括蘇方局長、副局長在內的59名 高級職員遣送出境;此外,還封閉了蘇聯駐哈爾濱的一切外交機關和商務機構。事 件發生後,蘇聯外交部於7月13日以最後通牒形式向南京國民政府提出和平解決中東鐵路事端的三項辦法:(1)從速召集會議,解決中東鐵路一切問題;(2)中 國政府立即取消對中東鐵路的一切不合法行?;(3)從速釋放所有被捕的蘇方人 員,立即停止一切排擠和壓迫蘇方人員與機構的活動。並要求南京國民政府在3天 之內,對上述提議作出明確答復,否則,蘇聯政府將採用其他方法,保護蘇聯合法 之權利。7月16日,南京政府複電蘇聯政府,認?此次中東路事端的發生”完全出於維護治安的必要,蘇聯政府遂於7月17日宣佈與南京國民政府絕交,撤回蘇聯駐中國使館及僑務代表,召回中東鐵路交通,命令中國駐蘇外交人員迅速離境,並聲明保留1924年的中蘇協定之一切權利。
■ 1931年07月10日 (星期五)
挪威觸怒丹麥-宣布合併格陵蘭東海岸
挪威政府正式宣布合併從北緯71度31分,到北緯75度40分的格陵蘭島東海岸,這項宣言是根據挪威青年團曾在格陵蘭當地插下挪威國旗而來。自古以來,格陵蘭東部一直是挪威漁業、狩獵者的重要活動地。但是在1971年時,丹麥突然宣稱該島為其領土之一,自此之後,挪威與丹麥的爭執不斷。挪威片面宣布格陵蘭東海岸為其領屬後;丹麥立即與之斷交。更在十一日,向國際法庭提起挪威侵害主權的訴訟。
■ 1932年07月10日 (星期日)
納粹成為第一大黨
德國選舉中,納粹黨獲得37.4%的得票率,以230議席成為德國第一大黨。希特勒所屬的納粹黨雖然獲得230議席,但是並未超過半數;選舉後,希特勒想與中央黨聯合共同執政,但是興登堡總統卻拒絕任命以希特勒為首的內閣。
■ 1932年07月10日 (星期日)
日本共產黨提出資本主義革命路線
日本共產黨的刊物「赤旗」發行特別號,發表莫斯科共產國際決定的「日本共產黨綱領(三二年綱領)」,內容是共產國際對日本共產黨要求成為大眾革命政黨的指示方針。此綱領指示日本共產黨要進行包含打倒天皇制的資本、民主主義革命。
■ 1937年07月10日 (星期六)
日軍參謀本部決定大規模對華用兵
發生地點:日本 東京 1937年7月10日,日軍參謀本部提出用兵規模:(1)動員15個師團;(2)發動軍需動員準備量的半數;(3)作戰地區?黃河以北,根據情況包括上海方面;(4)作戰期限?半年;(5)戰費?55億日元。11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以關東軍獨立混成第一、第十一旅團及朝鮮軍第十師團火速增援中國駐屯軍;同時從國內抽調3個師團和18個飛行中隊迅速派駐華北。當日,發表了《關於向華北增兵的政府聲明》。同時,日本任命教育總監部部長香用清司中將接替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至16日,日軍在華北兵力已達5個師團,10萬人。17日,東京召開五相會議再動員40萬日軍入華。
■ 1943年07月10日 (星期六)
英美聯軍登陸西西里島
英美聯軍在今天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東部及南部海岸;登陸的部隊是英國蒙哥馬利的第八軍及美國巴頓將軍的第七軍;而前來迎敵的軸心國軍隊為義大利二十三萬軍及德國三萬名軍隊。原本義大利軍已無心交戰,但是由於開格林師團的德軍遠從本土前來支援,於是只好加入戰鬥中。由巴頓將軍所率領的美軍在22日進入巴勒摩,受到來歡迎的民眾夾道歡呼,這些民眾口中不斷地高喊打倒墨索里尼。25日傳出墨索里尼失勢的消息,於是美軍與英國展開一場競爭,看誰能先占領墨西拿要塞。巴頓與蒙哥馬利二位將軍都十分好勝,在德軍頑強的抵抗下,美軍在8月17日率先到達墨西拿;而英軍的戰車隊則在美軍入城後的二、三小時後才到。但是當美軍二軍入城時,城內早已不見任何兵卒,所有的德軍及義軍均已撤退回到義大利本土。在盟軍登陸後的三十天軍事行動中,雖然占領西西里島,但是擁有壓倒性的海空軍力及為軸心國二倍以上的軍力,卻無法阻止四萬名德軍的撤退,說來倒也不怎麼光彩。
■ 1951年07月10日 (星期二)
首日韓戰停戰會談困難重重
韓戰從開戰至今已一年多,為討論有關停戰問題所舉行的會談,自今天起在北韓南部的開城展開。聯合國軍方面,由美國海軍中將喬伊、韓國陸軍少將白善燁等五人代表;中共北韓軍方面,由北韓陸軍中將南日、中共陸軍少將解方等五人代表出席。這次的停戰會談是以蘇俄聯合國代表馬里克的提案為契機,聯合國軍總司令里吉威則在6月30日呼籲展開會談;隔天,北平廣播發表接受此提議的聲明。會談首先由決定決議事項開始,但是對於只想討論軍事問題的聯合國軍代表,中共北韓軍代表主張討論停戰的前提條件為─立刻停戰、二軍均撤退到三十八度線以後,以及外國軍隊撤退;由於雙方彼此堅持,因此在會談的第一天,協議就已觸礁,等到排除萬分困難後才決定出會議的議題,開始交涉的討論。但是到了7月26日,關於軍事境界的位置討論上再度發生糾紛,由於雙方各持已見,導致會談進度遲緩,而未能產生任何結果,會談因此只能長期化。
■ 1957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日本首相二度來台
甫於1982年當選為日本第七十一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從前曾經來過臺灣兩次,第一次是在二次大戰期間,被派命為海軍主計將校徵調至高雄服役;第二次就是在民國四十六年的今天,專誠以國會眾議員的身分來臺訪問。中曾根康弘早年畢業於東大政治系,戰後一度進入警界服務,隔年,他便大膽地出馬角逐眾議員席位,在他的故鄉群馬縣異軍突起,以黑馬姿態獲致最高票而邁入國會,從此開展了他蟬聯十四次眾議員的政治生涯;這期間,中曾根並會擔任過科技廳長官、防衛廳長官、運輸大臣、通產大臣等重要閣員職位,飽經歷練,終於達到活躍政界的最高峰,榮膺首相,出掌政權。中曾根康弘不僅在政圈卓爾有成,在文化方面亦頗有成就,不但著述可觀,還擔任過拓殖大學的校長,這在日本政界還不多見。而且,中曾根康弘並非光說不鍊,他在出任首相後的首次「所信表明」演說中,即聲明主張將日本建設成一個「魁偉文化和福祉」的國家;此外,他在今年四月走訪東南亞時,也公開了一項「廿一世紀友情計畫」,期望透過青年的交流以開拓未來的亞洲,凡此種種,都和他過去著述中所鼓吹的理想境界相吻合。至若如何臻於這種人生領域呢?中曾根康弘毫不諱言地透露,這純係依循他的座右銘「結緣、尊緣、隨緣」去相機行事。
■ 1984年07月10日 (星期二)
煤山煤礦發生災變
台北縣瑞芳鎮煤山煤礦發生嚴重災變,死亡人數達一百零三人。
■ 1985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反核船停泊在奧克蘭時遭炸毀
綠色和平組織的反核船彩虹戰士號,停泊在紐西蘭奧克蘭時遭炸毀。
■ 1993年07月10日 (星期六)
越南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正式成立
越南駐華代表機構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正式成立並開始作業。
■ 1998年07月10日 (星期五)
美國要求中共放棄武力對台
美國參議院通過兩項台灣事務決議案,分別是重申美國將依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承諾,並要求中共放棄武力對台;以及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組織。
-------------------------------------------------------------
轉自:Yahoo 奇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