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心論壇


 
標題: [分享] 感人的報導-Part I
cptsai (veryfolks)
征服者
Rank: 3Rank: 3


UID 608
精華 0
積分 235
帖子 219
現金 35 元
存款 3600 元
鮮花 63 朵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4-22
來自 Texas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7-7-28 08:55  資料  個人空間  短訊息  加為好友 
繁體化 簡體化
感人的報導-Part I

200分的人生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3 期     作者:



他一手打造全球第一大嬰兒車代工王國,全球每兩台嬰兒車,就有一台為明門所生產。但兩個摯愛的親人,讓他人生順序重排。過去10年,他已幫助2000個台灣聾孩子重獲聽力。他許下大願—立志讓二十年後的台灣,沒有不會講話的聽障兒童!


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鋪著大理石的寬敞會議室內,連接紐約、台北、東莞的三地視訊會議進行。一個小時內,二十個單位主管輪流報告。剛報告完的品管組長語畢,偷偷瞄了一下黑板上的數字:「2:45」,比他預定時間多了十五秒。主持會議的明門實業董事長鄭欽明冷冷的說:「你們要學習控制時間。」

短暫十五秒內,已有四台嬰兒車自明門東莞廠出發,準備掛上全球最大的嬰兒車品牌葛萊(Graco)的標籤,運往世界市場。

從利比亞到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連鎖超市,平均每兩台嬰兒車就有一台為明門所生產。這家全球最大的嬰兒車、嬰兒床代工廠,營業額逼近新台幣九十億元,卻堅持不上市。明門不只如此,更擁有三百項全球專利,在去年十月《商業周刊》推出的〈專利一百強〉排行榜中,在「非金屬製品業」拿下冠軍。

他們位於美國、台灣與大陸三地的設計團隊,每天透過網路二十四小時接力研發新產品。馬不停蹄的,明門正顛覆著台灣對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論國際化、研發能耐,「明門比高科技業還高科技。」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評論。

會議結束,鄭欽明快步推開公司大門,直奔石牌一棟狹小公寓的三樓。「鄭爸爸!鄭爸爸!」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喚著。他脫下西裝外套,蹲下來與孩子們玩了起來……。這群孩子談話動作與一般孩子無異,甚至更活潑。但他們的耳後,一根細細的黑線連至腰際小小方盒,孩子們戲稱它為「computer」。

他是全球嬰兒車代工霸主 也是聽障兒的「鄭爸爸」

企業家之外,鄭欽明的另一個身分——雅文基金會董事長。過去十年,在這小公寓內,他讓兩千個台灣孩子,不再是聾子。



論身價,鄭欽明連郭台銘、施崇棠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做好事,他的高度不輸台灣首富。」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德朗說。

鄭欽明許下「二十年後,要讓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障兒」的願望,很多人認為癡人說夢。

每年,台灣平均有三千六百名的聽障兒誕生。過去十年,鄭欽明透過基金會推動「聽覺口語法」,每年幫助三百五十名重度聽障兒(占台灣重度聽障兒兩成),不必靠手語而可正常聽說。現在,台灣成為華語教學個案數最大的「聽覺口語法」教學基地。癡人鄭欽明一步步接近目標,為了實現夢想,他過去十年自掏腰包投資公益的錢,逼近明門的資本額(新台幣六億八千萬元)。「財散人聚啊!錢夠用就好。」他說。

一個平凡的中型企業主,生命中經歷了什麼,形成今日?「這是一個傳奇、淒美,而令人欽佩的故事……。」政大前任副校長、雅文董事司徒達賢說。

接受訪問時,鄭欽明身後是一張結婚照片。女主角如陽光般笑容燦爛,他是鄭欽明的美國籍妻子喬安娜,他不自主的拿起照片,順手撫拭。「是她,豐富了我這窮小子的一生。」

走過創業荊棘,成為大廠夥伴 女兒的聽障卻給他第一個打擊

他們,共同走過生命的艱困。初識喬安娜時,鄭欽明只是一家貿易公司的業務。在她的襄助下,他們從五股路邊的鐵皮屋,開始嬰兒車王國的創業過程。她是鄭欽明心中的超級業務員,能說五國語言,而且「幽默與溫暖,讓每個客戶都好愛她。」鄭欽明說,個性跟他剛好互補。

鄭欽明對事與產品品質的硬態度,因為有喬安娜對人的軟,事業才能逐步打開。創立七年後,打敗了其他十三家同業,明門不但成為當時全球第三大的嬰兒車品牌葛萊兩家代工廠之一,更是第一大合作夥伴。



事業步上高峰,家庭也美滿,女兒晴文、雅文相繼出生,美麗深邃的混血兒臉龐,彷彿天使。這段期間,明門也從五股的鐵皮屋搬到了大園的大工廠,從嬰兒車跨足嬰兒床市場。「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鄭欽明辦公室座位的背後,美夢成真般,整面大牆開展著世界地圖,都成為他的舞台。

民國八十一年秋天,「轟隆!轟隆!」窗外的大卡車經過,破壞了寧靜的氣氛,鄭欽明自以為圓滿的人生,也被驚擾。

客廳所有人都被這巨大聲響嚇了一跳,唯獨十一個月大的雅文,文風不動。喬安娜急急抱至醫院檢查,診斷出雅文重度聽障,連一百分貝的聲音都聽不到。一百分貝,相當於一架飛機在面前低空(離地不到一百米)飛過所發出的噪音。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喬安娜顫抖問我,該怎麼辦?我們根本睡不著,兩個人都哭了。」鄭欽明無法想像,小雅文自己一個人留在寂靜世界,聽不見媽媽說話,喊不出媽媽的情景。

醫生宣判雅文終生無法聽說,但鄭欽明不信,急切的參加所有能參加的聽障教育研討會,十幾場下來,真的看不到任何一個聽障的孩子可以說話。

台灣沒有藥方,喬安娜放下公司所有事情,前往世界各地尋找醫療資源,但美國的醫生答案仍然相同。求醫後一年,他們看到有一個名為貝爾(AG BELL)的聽障協會舉辦年會,他們連袂飛到美國參加。這三天的會議,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他們認識了「聽覺口語法」。

聽覺口語法專家對他們說,它的原理是刺激聽損兒殘存聽力,進而訓練他們聽說,而根據統計,有九五%的聽損兒都還有殘存聽力。「我們立刻回國帶著雅文去檢驗。但是沒想到,雅文,竟然是那百分之五。」



雖是最嚴重的百分之五,醫師仍建議鄭欽明考慮替雅文裝電子耳,以電流刺激的方式,取代內耳毛細胞的功能,因為雅文的聽覺神經還在。鄭欽明夫婦打聽到電子耳的技術起源澳洲,立刻趕往墨爾本。

但,澳洲的醫生告訴鄭欽明,雅文是極少數內耳發展不完整的聽損兒,他沒有信心動手術,喬安娜幾乎當場崩潰。但這一次,鄭欽明沒有哭。「當時我心想,如果真的不行,那麼我們就再去德國找醫生。」他告訴自己:除非翻遍全世界,否則絕不放棄。

最後,雅文還是順利在澳洲開了刀,在左耳植入了人工電子耳。

植入電子耳,並不代表聽覺與常人無異,有人聽到的聲音像是潛入水中,耳朵傳來的朦朧聲,這聲音對聽障兒童來說,剛開始並沒有任何意義。要讓孩子說話,必須把大量的辭彙,在平常的互動中輸入給孩子,讓他們可以把聲音與意義連結在一起,初期孩子只是吸收,不太會有反應。

開刀後,喬安娜從加拿大請來聽覺口語法專家茱蒂教導雅文,也學習自己教。與此同時,明門決定在大陸東莞設廠,業務更為繁忙。雖然兩岸奔走,但鄭欽明沒錯過她第一次說話的聲音。

「Down! Down!」開刀半年後,雅文想要坐下,發出了這個聲音。三歲的雅文叫的不是爸爸,但鄭欽明開心極了。再過四個月,「像開花一般,她一開口就停不了。」

當女兒克服聽障,事業擴張到大陸 妻子的罹癌給他第二個打擊

聽覺口語法救了他的女兒。八十五年,鄭欽明決定以女兒雅文為名成立基金會,「這麼好的方法,應該要讓台灣的聽障孩子使用,其他父母的無助,我們真的感同身受。」原本應是政府與醫療體系的責任,他們一肩扛下。



基金會請來國外專家長駐台灣,訓練出台灣第一批師資,在台北與高雄設置服務中心。「台灣的醫院不太可能做,工程複雜、成本太高。即使到現在,世界醫療體系對聽覺口語法的了解度都不高,台灣因為有了雅文,聽覺口語法才開始引進。現在台灣的成熟度,比日本還高。」吳德朗說。

基金會早期經費,全是鄭欽明夫婦自掏腰包,那時他們住的只是租來的房子。

喬安娜每天忙著訓練師資、分析個案、宣傳、教孩子,凌晨一、兩點才睡。「雅文的苦,讓她更有使命感要救其他孩子,她搶救的不是孩子的聽說力,還有他們的一生。」

說到這,鄭欽明語調卻越來越落寞。

喬安娜努力把孩子從絕望中拉出,但沒想到,不可測的命運,卻在背後虎視眈眈。

八十八年九月十七日。「永遠忘不了那天。」

那是雅文出生第八年。克服了聽障問題,小雅文已經可以跟姊姊拌嘴,跟爸爸撒嬌。明門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大陸研發中心成立,總部從桃園搬到台北內湖科學園區,準備大舉招兵買馬,盡是一片新氣象。

在大陸東莞工廠開會的鄭欽明卻忽然接到電話。「腦筋整整空白了兩、三分鐘,後來竟然又回去把會開完,開完會,回到宿舍,開始哭。」那通電話是喬安娜打的。她平靜的說,剛出來的健檢報告顯示,自己的乳房,有個直徑二.五公分的惡性腫瘤,也就是乳癌。

彼此深愛的夫妻與母女 提前面臨死別之痛

隔天,鄭欽明立刻飛回台灣,一刻也不能等。「喬安娜做了這麼多的好事,為何卻得到這樣的回報?」從東莞趕回來的飛機上,鄭欽明混亂的想著,「她是因為太累了,才會這樣。」


頂端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5-4 02:25

  Discuz! 5.5.0 (Build0326) Powered by OKC © 2004-2023
Processed in 0.0562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舞之心網站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