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心論壇


 
標題: [歷史上的今天] 08 月 01 日
okc (中長尾)
Administrator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49
積分 5203
帖子 5846
現金 6568 元
存款 80227 元
鮮花 1256 朵
閱讀權限 102
註冊 2004-8-18
來自 Taichung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6-8-1 01:56  資料  個人空間  短訊息  加為好友 
繁體化 簡體化
[歷史上的今天] 08 月 01 日

[center][/center]

■ 1906年08月01日 (星期日)
日本侵略中國的前哨站
日本依據樸資茅斯條約繼承俄國在中國遼東半島的租借地,命名為「關東州」,且在旅順設置「關東都督府」。督督府的任務是統治關東州、監督及保護南滿洲的鐵路路線,由陸軍上將-大島義昌擔任第一任都督。


■ 1907年08月01日 (星期日)
美國誕生航空部隊
美國陸軍通信隊設立航空部門,人員包括上尉-強特拉及2名士兵,配備有1架飛機擔負航空責任。航空部門首先訂購1架飛船,1908年2月,又向萊特兄弟訂購1架時速67公里、可搭乘雙人的飛機,購入該機後,航空部門增加2名軍官接受駕駛訓練。


■ 1907年08月01日 (星期日)
日本政府一夜解散遭操縱的韓國軍隊
7月24日,韓國統監伊藤博文與首相李完用簽訂第3次日韓協約時,曾附加解散韓國軍隊的秘密備忘錄,解散計劃在伊藤與駐留韓國的日本軍司令官-長谷川好道秘密進行:8月1日上午命令所有駐紮在京城的韓國各部隊隊長、連長、大隊長及隨隊日本教官在長谷川軍司令官官邸集合,繼長谷川後出現的李軍部大臣立刻宣讀秘密寫好的軍隊解散令,並且為了避免部分人士起義反日而影響練兵場的韓國軍士,長谷川等人隨後在訓練院(練兵場)強行舉行解散式,估計遭解散的下士及兵共1812人,逃走1350人;這些逃走的士兵加入抗日義軍,在韓國各地進行抗日游擊戰。


■ 1915年08月01日 (星期日)
四強領袖的「戰爭目的」
第1次世界大戰1週年後,美國UP通訊社針對交戰國領袖對「戰爭目的」的說法進行意見調查,並在美國700家報紙公佈結果。法國總統-玻安卡雷強調絕無占領及擴充領土之意,但不否認法國希望收回亞爾薩斯的土地及希望比利時獨立。俄皇尼古拉二世則表示希望獲得黑海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權。英國政府則表明支持法國收回亞爾薩斯土地,同時也對希望比利時獨立。德國首相-赫衡菲克雖然沒有正面答覆,但卻表示:「我國殷切期望和平,並保障航海的自由,藉著自由的交流,使全世界的國民獲得進步與開化的機會。」。


■ 1927年08月01日 (星期日)
共產黨在南昌暴動,捨棄國共和作。
一心想從國共合作中逐步坐大的共產黨,當其陰謀被蔣介石識破時,了解到國共合作已是不可能,於是前一天晚上,在南昌集結約3萬名軍隊,發起共產黨第一次武裝暴動,在這天占領南昌。七月十八日晚上,在南昌近郊召開的共產黨秘密主議,共產黨決定要對政府採取顛覆行動,而為要進一步擴展勢力,領導人一致認為,共產黨必須採取獨自的武力暴動,於是議決通過南昌暴動。共產黨在南昌暴動後,遭到朱培德軍隊的攻擊,便放棄南昌,逃向。共產黨的這次暴動完全失敗。


■ 1941年08月01日 (星期日)
美國對日本禁止輸出石油,日本經濟益形孤立化。
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對日本禁止運輸石油等重要軍需物資的聲明。美國獲得日本侵略東南亞的情報後,立即凍結日本在美資產,英國及荷蘭也追隨美國的舉動,凍結日本在國內的資產並限制貿易行動。美國對德國的戰略,是希望戰火不要捲至亞洲及太平洋;但因日本侵略法屬中南半島,於是對日本採取經濟封鎖的制裁,使日本的經濟趨向孤立化。  


■ 1943年08月01日 (星期日)
緬甸誕生日本的傀儡機構-巴摩政府
緬甸在今天基於日本政府的「大東亞政略指導大綱」而宣布獨立。當獨立宣言在仰光舉行的獨立儀式中發表後,緬甸便正式對美國及英國宣戰。緬甸在獨立的同時與日本簽署同盟條約四條,強調建設所謂的「大東亞」;日本東條首相並聲明將全面支持巴摩政權,而日本的新聞界也發出號外,大肆渲染此事。巴摩出身於緬甸少數民族中的濛族,曾經留學劍橋大學並當過律師,而後才步入政界謀求發展;他組織平民黨,在1937年成為脫離緬甸後的英屬緬甸首任首相;他在日本的軍政下享有各項特權,又以民族主義者的身分居於不敗的地位。


■ 1943年08月01日 (星期日)
心定則神旺理直則氣壯
我國在「國民政府組織法」中,制定國民政府「主席」為中華民國元首,對內對外代表國家。這項職位堪稱政府組織中的最高職位,當時受膺這份殊榮且任職長達十二年的林森先生,於民國卅二年的今天逝世。林森生平最喜「心定則神旺,理直則氣壯」這句嘉言,也曾有兩次將此嘉言在「衣裝」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次是在民國元年,當他出任參議院院長時,袁世凱全身戎裝披掛並佩帶軍刀到院,結果林森莊容正色地糾舉道:「參議院是代表民意的最高機關,照例不得攜帶武器,請解除軍刀入席,以崇法治!」頓使一代梟雄感到失色。除了糾正別人服裝不合時宜外,他自己因為感懷 國父曾定青天白日旗為革命旗幟,後來又因參與剷除共產黨的「西山會議」失敗而遭致處分的教訓,所以立誓終生「不穿短裝,改用藍布長衣,以此作為永恆紀念,並決心表示青天白日的象徵離不開我的軀殼,一直到死!」俗謂「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但林森先生在衣裝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層次見地,實乃世所罕見。


■ 1944年08月01日 (星期日)
蘇俄言而無信,波蘭起義失敗。
下午五時,司令官科摩羅夫斯吉將軍所領導的波蘭地下組織「國內軍」,一窩蜂起義於華沙市內抵抗納粹德國;這項暴動是7月下旬,逃亡倫敦的彌科懷吉克政府所指示科摩羅夫斯吉克的任務。華沙廣播網也曾經在7月29日以波蘭語呼籲「波蘭人拿起武器!行動的時候到了!」,這似乎說明了俄軍已答應援助波蘭國內軍。然而,出爾反爾的俄軍,不但停止對華沙的支援,並且對英、美的援助作戰也採取不協助的態度;華沙的波蘭軍在武器不充足的情況下發起暴動,孤立無助地堅持了六十三天,到了10月2日終告失敗;士兵一萬八千人死亡,華沙市民約十五萬人犧牲,大約有八成的市內建築物被希特勒破壞。


■ 1952年08月01日 (星期日)
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工
發生地點:天安門位置在天安門南約四百六十三米,正陽門北約四百四十米的南北中軸線上。總高三十七點九四米。碑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四面均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五十點四四米,南北長六十一點五四米,上層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硝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浮雕。浮雕高二米,總長四十點六八米,雕刻著一百七十多個人物。整個紀念碑用一萬七千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毛澤東于一九五五年六月九日為碑心石題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周恩來書寫了毛澤東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起草的碑文。  


-------------------------------------------------------------
轉自:Yahoo 奇摩


頂端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5-4 22:50

  Discuz! 5.5.0 (Build0326) Powered by OKC © 2004-2023
Processed in 0.0507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舞之心網站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