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心論壇


 
標題: [歷史上的今天] 05 月 09 日
okc (中長尾)
Administrator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49
積分 5203
帖子 5846
現金 6568 元
存款 80227 元
鮮花 1256 朵
閱讀權限 102
註冊 2004-8-18
來自 Taichung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6-5-9 00:37  資料  個人空間  短訊息  加為好友 
繁體化 簡體化
[歷史上的今天] 05 月 09 日

[center][/center]

■ 1906年05月09日 (星期日)
韓抗日戰爭激烈化
為反對日本的保護國政策及第二次日韓協約,約1000名以閔宗植為首的韓國義兵部隊起義,佔領洪州城,使韓國抗日鬥爭到達頂點。


■ 1915年05月09日 (星期日)
「五九國恥」
5月7日,袁世凱接到日本政府發出的最後通牒令,強迫我國接受「對華21條要求」;5月9日,袁世凱被迫接受,是為「五九國恥」。愛國學生對於政府接受這項蠻橫要求的無能,紛紛表示不滿,並稱今天為「國恥紀念日」。


■ 1916年05月09日 (星期日)
英、俄、法國密約協定,激怒阿拉伯民族。
法國代表-鳩魯裘.畢哥和英國代表-馬克.薩克斯在俄國首都-聖彼得堡簽署秘密協定,內容是關於第1次世界大戰後,分割奧斯曼帝國所屬的小亞細亞:英國取得伊拉克、巴勒斯坦;法國占有敘利亞、黎巴嫩;俄國則享有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由於這項協定與1915年扶沙印.馬庫馬風協定中所稱「英國支持阿拉伯建設獨立國家」的內容相互矛盾,加上是由布爾什維克政權向世界宣布,引起原本在土耳其支持英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憤怒;1920年3月,敘利亞及阿爾巴尼亞便片面宣布獨立。


■ 1926年05月09日 (星期日)
里查特.巴特成功往返北極點
向極地飛行挑戰的美國探險家里查特.巴恃,與駕駛員佛勒依特.培內德,在完全不著陸的情況下,成功往返北極點。午夜零時三十七分,二人駕駛伏加單翼機「約瑟芬.福特」號,由挪威馬地斯匹茲卑爾根島的金格斯灣起飛。上午九時二分到達北緯八十九度五十二分的北極點,並在極點上空盤旋二圈後返航,在傍晚四時十七分回到金格斯灣,飛行時間為十五小時三十分。當他們到達金格斯灣,一下飛機,挪威探險家亞夢傑立即伸出雙手歡迎,並贈與祝福的吻。亞夢傑預定三日後駕駛飛船通過北極點,直奔阿拉斯加。


■ 1927年05月09日 (星期日)
計畫都市坎焙拉,成為澳洲的新首都。
位在雪梨300公里高原上的坎培拉完成國會議事堂並成為澳洲的新首都。「坎培拉」是1913年丹曼總督夫人依原住民所稱呼的地名命名的。坎培拉是以1911年首都設計國際觀摩會議上選出的美國建築家瓦特•格利芬的設計圖為基礎,於1913年開工建設,但真正的都市建議完成則在1958年之後。


■ 1936年05月09日 (星期日)
義大利將衣索匹亞殖民地化
被義大利宣稱衣索匹亞是其國土的一部分。為表示衣索匹亞是在義大利王國的主權控制下,由義大利國王兼任衣索匹亞皇帝。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領導下的法西斯政權,為轉移國民因為經濟恐慌所引起的不滿現象,在1934年十二月開啟與衣索匹亞的戰端,1935年十月,更以國境紛爭為由派兵入侵衣索匹亞。衣索匹亞皇帝海雷•西拉那向國際聯盟提出控訴;但國際聯盟未採取任何實際行動,同時德國也承認義大利占領衣索匹亞,海雷•西拉那只有亡命他國。


■ 1950年05月09日 (星期日)
法國的「舒曼計畫」受到德國熱烈歡迎
法國外長舒曼發表「歐洲煤鐵聯營計畫」(舒曼計畫)的聲明,曾經擔任財政部長與總理的舒曼,本著「除了超越國際建立起相互合作的關係,否則西歐沒有未來」的信念,提出將資本與工廠資與工廠於超國際機能的管理下,建立西歐國家全經濟基的構想。而「舒曼計畫」正是希望將洲的煤與鋼鐵生產置於法、德及所有參加的歐洲各國管理下,開創以生產合理化,近代化為基礎的共同市場,以求在不久的將來能達到歐洲聯合的最後目標。在舒曼的想法裡,經由這個目標的達成,可以避免德法的對立,藉以消除二國間的仇恨與戰爭的可能性。西德總理阿登納對於此一計畫大表歡迎,並稱讚這是化解德法長年累積下無法解決的問題一大步。舒曼計畫在第2年4月正式締結條約,成立「歐洲煤鐵聯盟」(ECSC),12月獲各國批准通過。


■ 1978年05月09日 (星期日)
隨時等待死亡的政治家
曾經五度出任總理的義大利基民黨領袖莫落(Aido Moro),在被「赤軍旅」綁架五十五天後,於1978年本日慘遭撕票棄市。這位當代義大利政壇的膾灸人物,曾先後入閣擔任教育部長、司法部長和外交部長等職,並於1963年受命接掌總理,可謂權傾一世;但他自奉甚儉,從不捲入任何賄賂醜聞的漩渦;而且也擅長政治協商,連頑冥的義國共產黨都會買他的帳。由於莫浴的面面俱到,所以當「赤軍旅」在攔截他的座車、並擊斃五名保鑣的襲擊事件爆發後,義國政府馬上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陸海空大搜索,政界則譴責這是內戰的點火線,工會亦進行總罷工,全國民眾都陷入緊張、不安氣氛。結果,最後因為政府拒絕「赤軍旅」要求釋放人質的成脅,莫洛在失蹤近兩個月後,終於被槍殺而死,消息傳出,舉國由緊張不安轉為歇斯底里的震驚與哀瘺。雖然全球各國都異日同聲譴責此宗暴行,但莫恪的遺族對於這位六十二歲家長的死於非命,卻表現得異常鎮靜,這是因為莫洛早已在預留的遺囑中,引述先人哲言告知大家:你不知死亡在何處等待,因此你必須隨時等待死亡;身為一位有擔當的政治家,視死如歸實在是必備的要件。


-------------------------------------------------------------
轉自:Yahoo 奇摩


頂端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5-4 22:49

  Discuz! 5.5.0 (Build0326) Powered by OKC © 2004-2023
Processed in 0.0502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舞之心網站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