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之心論壇


 
標題: [文章] 以身體環遊台灣-台灣土風舞史
yufei (no more tears)
進階會員
Rank: 2


UID 652
精華 0
積分 75
帖子 52
現金 214 元
存款 0 元
鮮花 5 朵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5-13
來自 高雄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06-5-15 09:01  資料  個人空間  短訊息  加為好友 
繁體化 簡體化
[文章] 以身體環遊台灣-台灣土風舞史

以身體環遊台灣-台灣土風舞史  

◎作者:盧健英
◎轉自 -《舞蹈欣賞》,平珩主編,北市:三民(民87)。

      台灣人的國際視野,直到1979年開放觀光,才踏出一大步,但直到1980年末期,東歐及蘇聯解體,台灣人的世界地理觀才算完整了。從這個角度看,跳土風舞的人從四十年前開始便以身體神遊蘇格蘭、挪威、以色列,甚至保加利亞、南斯拉夫、波蘭、俄羅斯,簡直就是那個時代裡的傳奇。

      在西方土風舞引進之前,最接近土風舞這種國民舞蹈概念的就是1952年,由中華民族舞蹈推行委員會發起的〈中國聯歡舞〉,在充滿戰鬥氣息的50年代裡,與救國團提出「體育國防化」的口號相呼應,主張讓韻律進入學校課程,利用反共歌曲配以簡單的舞蹈動作,一方面鍛鍊身心,一方面普及民族精神教育。

      台北萬華國際青年會(YMCA),是目前已知最早在台灣開授土風舞課程的機構,根據外國傳教士及日本國際青年會留下的土風舞唱片及資訊開課,不過數量有限,當時的老師只能教一些簡單的韻律及步伐。直到1957年,在美國新聞處的邀請下,有「德國旋風」之稱的土風舞名師李凱.荷頓來台,帶來三十多支土風舞及音樂,1961年,他再來第二次,台灣對土風舞才有了完整面貌的認識。

      李凱留下的土風舞,成為台灣土風舞老師可以根據的教材,他當時所教的種子學生們,湯銘新、廖幼芽、楊昌雄等,大多是在青年會、救國團及學校裡的老師,透過他們,土風舞迅速在社會及校園裡流行。當時政府頒佈禁舞令,但土風舞因為是政府認可的一種群眾性、教育性、聯歡性舞蹈,不僅未被禁止,還加以推廣,翌年,救國團舉辦「大專學生土風舞研習營」等土風舞活動,當時的省立台北師範學校則將舞蹈社改為土風舞社,由校長帶頭全校跳土風舞,並以管絃樂團伴奏,可見其熱門之一斑。

      台灣土風舞的推廣,如果說李凱帶來火種,師大、青年會、救國團、國際學舍則是後來燃火的四個據點上搧風點火的那一位。

      1963年,張慶三老師還是師大學生時,便已在青年會及救國團、國際學舍等地教舞,他編寫、出版教材,同時也募款灌製唱片;那年,他以一支音樂劇〈風流寡婦〉中的最後一段插曲音樂編成〈風流寡婦華爾滋〉,是一支國人最早以外國舞曲自編的土風舞作品。1953年,張慶三在青年會成立國際土風舞研習中心,使我國土風舞步入正式的研究與發展,他大力提倡國人編創土風舞,提出「中國土風舞」一詞,而在資訊封閉的當時,他也與前輩舞蹈家蔡瑞月學習世界民俗舞蹈,有時也成為蔡瑞月舞展的男舞者之一。他成立的弦歌世界民俗舞蹈團迄今已有三十年的歷史,也是台灣唯一的表演性土風舞團。

      而隨著台灣社會風氣漸開,台灣土風舞的面貌也不停地改變,最大的衝擊便是1975年,師大體育系教授楊昌雄赴美參加緬因舞蹈營,這是台灣土風舞界第一次與國外交流,才恍然發現由於不能出國,多年來土風舞只能根據教材「右足原地踏墊」、「左足向前搖擺」這樣的文字說明去跳,再根據簡單的圖例及風土說明去製作服裝,出國一看,才發現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鬧了不少笑話,譬如烏克蘭服裝穿在俄羅斯舞者上,丹麥的踏跳步可能也照樣跳到保加利亞身上去了。

      1977年,張慶三參加聖地牙哥土風舞營時,在聯誼時首度介紹了「中國土風舞」,包括〈台灣好〉、〈蒙古牧歌〉,雖然不是正式的課程,但因東方民俗舞的手部動作特多,迥異於西方土風舞特重腳步繁複性的特色,故頗受歡迎。1980年,張慶三受邀參加美國最大的土風舞營–Stoctton舞蹈營,教了〈台灣好〉、〈三月桃花〉與〈俏皮種田人〉,這三支舞後來被列入世界舞蹈圖書館的紀錄中,國際土風舞界往往在歡迎台灣同好者時,也會跳起〈台灣好〉、〈俏皮種田人〉。

[ Last edited by yufei on 2006-6-24 at 15:35 ]


頂端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16 03:25

  Discuz! 5.5.0 (Build0326) Powered by OKC © 2004-2023
Processed in 0.04735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舞之心網站 - Archiver